2025年4月24日,江蘇江順精密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江順科技”)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正式登陸資本市場。公司以37.36元/股的價格公開發行,對應發行市盈率為15.32倍。上市首日,江順科技股價表現強勁,開盤即高開126.18%,報84.5元/股,最終以66.7元/股的價格收盤,較發行價上漲78.54%。
作為國內鋁型材擠壓模具及擠壓配套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江順科技已在行業內深耕二十余載,形成了深厚的技術沉淀與市場積累。公司具備研發、設計、生產及服務的全鏈條能力,憑借豐富的產品規格體系,成為國內少數能夠為客戶提供擠壓模具及擠壓配套設備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企業,在行業競爭中占據顯著優勢。
在技術創新層面,江順科技走在行業前沿,牽頭起草了有色金屬行業首部鋁型材熱擠壓模具行業標準,為規范行業發展貢獻重要力量。同時,依托“院士工作站”與“省高精度工業模具數字化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大創新平臺,持續強化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能力,夯實技術壁壘。
憑借突出的技術實力,江順科技成功進入了華建鋁業、棟梁鋁業、鑫鉑股份、豪美新材、敏實集團、旭升集團、興發鋁業、WISPECO等國內外知名鋁型材制造企業的供應鏈,客戶網絡覆蓋全球,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江順科技在穩固現有客戶合作關系的基礎上,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速推進生產線自動化升級進程,并不斷提升新品開發能力。2022-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達到4,516.69萬元、5,130.54萬元和5,213.06萬元,呈穩步增長態勢,持續強化其多規格、全產線的一站式配套服務能力,鞏固自身行業領先地位。
本文將深入剖析江順科技在鋁型材擠壓模具及配套設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探究其如何依托技術創新優勢,以“模具+設備+產品”協同業務體系,精準把握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新興產業發展機遇,加速全球化布局,實現業績穩健增長。
公司身處鋁合金產業鏈,主要產品為“鋁型材擠壓模具及配件”、“鋁型材擠壓配套設備”、“精密機械零部件”,上述產品主要面向鋁合金加工制造企業。
鋁型材擠壓模具及配件、鋁型材擠壓配套設備、精密機械零部件等是公司的三大核心業務,2024年收入占比分別為42.98%、38.67%、14.27%。
鋁合金在下游應用中通常是不規則的形狀,并不是簡單的鋁板,所以需要模具來塑形。通過對鋁錠加熱并施加壓力壓向模具,模具約束鋁材流動的方向和形狀,就擠壓出所需的型材。模具的作用就是用來給鋁型材定型,一個形狀的型材就需要一種模具進行配套,所以模具通常是定制化生產。
公司的配件主要是擠壓生產線中要用到的擠壓筒、擠壓桿和擠壓餅等部件,是擠壓生產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遞擠壓壓力的重要部件。
公司的設備是用于鋁型材擠壓工藝的各種大型產線裝備,公司會根據客戶的需求做定制化研發,并生產出客戶所需的設備,幫助其打造擠壓生產線)精密機械零部件
綜上來看,公司做的三大業務主要是“設備、模具、產品”,這三大業務具有很高的協同性。
公司技術實力較強,是首部鋁型材熱擠壓模具行業標準的主持起草單位,依托模具業務形成的技術公信力,公司成功將業務版圖擴展至設備制造領域。兩項業務形成雙向賦能:設備銷售為模具業務打開市場入口,模具的技術優勢則反哺設備,提升其市場競爭力,構建起良性循環的業務生態。
此外,基于前兩大板塊積累的工藝know-how和設備適配經驗,公司進一步向下游延伸至產品制造領域。這種垂直整合模式既能驗證設備模具的系統性能,又能通過終端產品反哺上游進行技術優化,可實現全鏈條的價值放大。
這種技術標準-裝備制造-產品輸出的發展模式,既保證了各業務板塊的專業深度,又通過產業鏈協同實現了1+12的整體效益,構建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公司毛利率非常穩定,基本在35%上下,反映出業務模式和產品體系較為成熟。
公司產品下游主要是鋁型材加工行業,鋁及鋁型材由于具有質量輕、易加工、耐腐蝕、導熱導電及可回收性強等優良性能,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車輛輕量化、航空航天、新能源、3C電子、工業裝備、機器人、金屬包裝等眾多不同領域。
近幾年,在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零部件、光伏邊框、風電外殼、儲能艙體、3C電子精密零部件、航空航天高端鋁材、機器人軀體等細分領域快速增長的推動下,鋁型材需求持續增加,2024年鋁型材產量創新高,達到6,783.1萬噸。
公司主要終端下游包括建筑、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近年來,新能源產業(汽車、風電、光伏)的快速成長對于公司收入的穩步增長有重要貢獻作用。
中國模具企業正迎來產品出海的戰略機遇期。隨著行業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持續提升,我國模具出口規模呈現加速擴張態勢。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模具出口額為54.90億美元;到2023年,我國模具出口額穩步增至80.13億美元,與2022年同比增長4.4%,出口總額穩步增長。
公司踐行全球化發展戰略,精準把握全球市場機遇,成功構建境內外協同發展的業務格局。其中,海外市場表現突出,業務規模持續擴張,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力。2022-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從15.89%躍升至25.43%,年均提升近5個百分點,增速持續領跑整體業務,展現出強勁的國際市場拓展能力。
模具被稱為“工業之母”,主要用于高效、大批量生產工業品,是鋁加工制造業的核心工具。由于模具多為定制化單件生產,所以行業呈現出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集中度低的特點。
然而,模具的尺寸精度又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工業品的質量,下游客戶為確保大規模生產的品控,通常認證合格供應商后不會輕易更換,這種特點使得供應商與客戶之間容易形成較強的合作粘性。
國內鋁型材擠壓模具行業呈現分散競爭格局,多數企業受限于技術水平和資金規模,產品集中于中低端市場。這些企業普遍存在設備自動化程度低、研發投入不足、服務能力單一等問題,難以滿足下游市場對多規格、全產線的一站式配套需求。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少數頭部企業通過引進高精度加工中心、構建柔性化生產線,并依托模具開發+設備自動化改造+工藝優化的系統服務能力。憑借技術與服務的雙重優勢,這類企業不僅持續擴大市場份額,更在中高端模具領域加速實現進口替代,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公司是國內少數集研發、設計、生產及服務能力為一體、產品規格豐富且能夠為客戶同時提供擠壓模具及擠壓配套設備一站式服務的生產企業之一。2020年至2023年,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約為3.53%、4.27%、5.25%、5.87%,對于相對分散的模具行業,公司的業務規模屬于較大的水平。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出具的證明,公司不僅產品相關指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國內市場的占有率也較高,排名行業前列。
鋁型材擠壓模具及配件、鋁型材擠壓配套設備領域目前暫無A股上市公司,因此我們也可以側面推斷,公司在該細分行業處于領先地位。
近幾年公司的市占率呈現持續上升態勢。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1)產品矩陣的持續完善,實現了全產線一站式配套服務能力的突破;2)依托長期穩定的客戶合作關系,在行業集中度較低的市場環境中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優勢;3)配套服務體系的有效強化,顯著提升了客戶粘性。這些優勢共同推動了公司市場份額的穩步提升。
在鋁型材擠壓模具及擠壓配套設備方面,公司已與國內鋁型材制造行業排名前列的知名企業如華建鋁業、棟梁鋁業、鑫鉑股份(003038.SZ)、豪美新材(002988.SZ)、敏實集團、旭升集團(603305.SH)、興發鋁業(,以及國外知名鋁型材制造企業如WISPECO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鋁型材作為中間工業材料,其應用價值需通過汽車、消費電子、建筑等終端行業實現。上述鋁型材企業服務的終端客戶包括特斯拉、中車集團、陽光電源、金風科技、通威股份等大型企業,其對供應商的認證要求較高,通常會對其鋁型材供應商的生產線自動化程度、模具品質、產品質量等進行審廠和認證,所以公司的模具和設備能夠進入知名鋁型材制造企業的供應鏈,也是公司技術實力被終端下游認可的一種體現。
在新能源汽車及汽車輕量化、軌道交通、光伏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的驅動下,鋁型材市場需求持續攀升。訂單不等人,為及時響應客戶需求,在IPO推進過程中,公司以自有資金提前啟動募投項目建設,加快產能布局,搶占市場先機。
根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建工程余額顯著下降,主要因為募投項目主體工程已完成建設并轉入固定資產核算,這表明募投項目的產能釋放進程已進入倒計時階段。隨著新產能的逐步落地,公司將依托規模效應與技術優勢,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鞏固行業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