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營商至嘉 關照到家——嘉峪關市以一流營商環境助力招商引資工作綜述
嘉峪關博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一根根鋁型材正在被調直、包裝。
營商環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擁有一流的營商環境和優質的招商引資增量,就能在高質量發展中搶占先機、贏得未來。
2024年,嘉峪關市新引進招商引資項目86個,簽約金額336.34億元。近兩年,入統項目新增到位資金237.37億元,同比增長35.59%,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占簽約金額比重為65.75%。
長期以來,嘉峪關市堅持把營商環境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工程,錨定“兩區一城一地”的發展定位,持續實施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要素環境、創新環境、人文環境六大提質增效行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滿意度,打造“營商至嘉、關照到家”服務品牌,以一流的營商環境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良好的營商環境、及時周到的涉企服務,于企業而言,恰似陽光雨露,滋養著成長壯大的每一步。
“真沒想到調整計費方式能省下這么多錢。供電公司的服務既專業又貼心。”嘉峪關博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握著國網嘉峪關供電公司客戶經理的手連聲道謝。
日前,國網嘉峪關供電公司組建“助企紓困”服務專班,主動對接全市重點民營企業。在得知博豐高新因市場回暖計劃重啟生產線后,客戶經理劉軒辰第一時間上門走訪,全面梳理企業用電負荷特性。通過比對半年的歷史數據,發現該企業生產連續性較強,但實際最大需量僅為原合同容量的34.55%。
“若將基本電費計費方式由‘按容量計收’改為‘按實際最大需量計收’,每月可節省固定成本近2萬元。”劉軒辰的建議當即引起企業關注。
為讓企業吃下“定心丸”,供電公司市場營銷部連夜制作對比分析報告,用柱狀圖直觀呈現兩種計費模式下的成本差異,并模擬不同生產負荷場景的盈虧平衡點。次日,博豐高新召開專題會議。劉軒辰現場答疑,最終促成企業采納優化方案。
“從提出方案到完成合同變更只用了24小時,連申請材料都是供電公司客戶經理幫著在線提交的。”企業主管賀香玉感慨道。
今年以來,國網嘉峪關供電公司創新推出“能效診斷+政策適配”組合服務,已為14家企業定制個性化用電方案,累計降低用能成本超20萬元。
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今年以來,嘉峪關市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常態化統籌調度為抓手,圍繞342項重點工作任務,推進政務服務大廳“綜窗改革”,建立“高效辦成一件事”跨部門協調機制,深化企業開辦“一網通辦”改革,推行“一業一查”跨部門聯合監管,探索“一業一證”聯合辦理,開展涉企違規收費“紓困減負”專項治理,持續推進人才賦能工程,實施聯合驗收與竣工備案并聯辦理等一系列舉措,聚力打造“營商至嘉、關照到家”服務品牌。
聚焦親商愛企,著力提升便利化水平。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國務院兩批21個“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全面落地,多個跨部門事項實現“一表申請、一次聯辦”,平均壓縮時間74.95%,減材料78.45%,減跑動94.37%。深化“大綜窗”改革,打破部門、事項、領域界限,“一窗通辦”事項再拓展20%以上,全市70%的事項實現綜窗服務,企業和群眾辦事由多窗多次變一窗一次,今年一季度“大綜窗”累計辦件4.48萬件。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推進審批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工程審批管理系統共覆蓋事項61個,告知承諾審批率達69.85%。
聚焦惠商助企,著力提升市場化水平。企業開辦方面,一季度新設立經營主體1222戶,同比增長10.69%。招投標方面,已于2023年在全省率先實現全流程電子化和遠程異地評標全覆蓋,“不見面”開標率達100%,簽訂合同信息公開率為100%;開辟重點民生項目“綠色通道”,高峰期實行不分周末加場和“7+N”延時服務。政府采購方面,持續加大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力度,一季度授予中小企業政府采購合同金額1090.74萬元。
聚焦安商護企,著力提升法治化水平。監管執法方面,持續推進“一業一查”跨部門聯合監管工作,單部門隨機抽查次數逐步降低,部門聯合隨機抽查占比達到65%。推行柔性執法清單。在市場監管領域對12類輕微違法行為實行“首違不罰”,一季度不予處罰行政違法行為案件占比達25%。在公安交管領域深化包容審慎監管,對5655例輕微交通違法行為只警告不處罰,累計減免罰金89.81萬元,彰顯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嘉峪關溫度。建立“訴前調解+司法確認”糾紛化解體系,涉企糾紛調解成功率達82%。
嘉峪關市精心編制資源招商圖譜、產業鏈招商圖譜,建立投資機會清單、目標企業清單,參加各種招商推介活動,積極把企業“請進來”……近年來,嘉峪關市通過多種形式圍繞產業鏈精準招商,做大做強優勢產業。
在距離東興鋁業公司電解鋁生產線公里的嘉北工業園區內,處于鋁產業鏈上游的600萬噸氧化鋁生產項目建設現場,塔吊長臂揮舞,電焊機火光四濺,各式管線接連鋪設,工人們緊張有序施工,大片新廠房拔地而起,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2022年9月,嘉峪關市政府、酒鋼集團、河北文豐集團三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招引甘肅嘉唐鋁業有限公司1200萬噸氧化鋁生產項目落地。該項目是省、市兩級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具有發展潛力大、產業融合度高的綜合優勢,是嘉峪關市圍繞打造“2+6+N”產業集群、加快延鏈補鏈強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一次重大突破。
“項目落地嘉峪關市是被當地優質的營商環境所吸引,同時也符合集團拓展西北地區市場的發展規劃。”甘肅嘉唐鋁業一期600萬噸氧化鋁項目負責人苗鐵生說。
“一期600萬噸氧化鋁項目投產后,有利于嘉峪關市鋁產業的鏈主企業酒鋼集團東興鋁業公司提升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推動嘉峪關市形成‘氧化鋁—電解鋁—鋁材—鋁制品深加工’全產業鏈條,使嘉峪關鋁產業鏈進一步向上游延伸。生產的高品質氧化鋁還將推動下游產品向高端邁進,對于嘉峪關市加快構建千億級鋁產業集群、快速做大工業總量具有重要意義。”嘉峪關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科科長蘆學鋒介紹。
近年來,嘉峪關市充分利用本區域資源豐富、市場發展潛力大的比較優勢,聚焦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2年,嘉峪關市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4項,累計到位資金128.78億元;2023年,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57項,累計到位資金219.02億元;2024年,新引進招商引資項目86個,簽約金額336.34億元;今年一季度,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1項,到位資金29.22億元,同比增長71.6%……
持續增加的數據背后,是嘉峪關市結合本地產業特色優勢,主動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圍繞勞動密集型產業、能源開發和加工業、農產品開發、裝備制造業等領域,謀劃包裝具有合作前景的項目,通過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地企聯合招商等方式提高項目落地率和資金到位率。
嘉峪關市堅持全流程協同推進、全要素保障供給、全鏈條考核評估,確保招商引資責任落實落細。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以身作則、示范引領,對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積極考察、對接、洽談、督辦,全年外出招商12次;分管負責人外出招商27次;各招商引資責任單位共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招商456次,成功推動河北文豐、寧德時代、和利氫能等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嘉落地。
立足市情實際,嘉峪關市圍繞六大重點產業鏈,精準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鋼鐵產業方面,充分發揮鋼鐵原產地優勢,積極招引鋼材精深加工和裝備制造企業。落地實施英斯特不銹鋼光伏邊框制造項目、慧洹不銹鋼深加工生產項目、河北產業園9個裝備制造項目,持續跟進實施物產中大合作項目,推動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延伸。鋁產業方面,依托現有170萬噸電解鋁產能和175萬噸鋁型材加工能力,圍繞產業鏈上游“追根溯源”,總投資60億元的河北文豐600萬噸氧化鋁及新材料生產項目已建設投產,歐萊仕全鋁家居生產等一批鋁型材加工項目建成投產,電解鋁液已實現100%就地轉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依托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推動國綜330kV匯集站及送出線MW光伏發電項目、寧晟公司500MW/1000MWh共享儲能電站建設項目落地建成,持續跟進能宏新能源300MW/1200MWh電網側構網型獨立儲能電站項目,新能源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交通物流產業方面,加大與央企中鋼集團、五礦金通的合作力度,全力推進嘉峪關國際智慧物流綜合樞紐暨國際礦產品資源交易中心項目,加快建設黑山湖公路樞紐、大草灘鐵路樞紐、公鐵聯運智能物流園、大草灘至嘉策鐵路聯絡線、亨通物流園等項目,依托嘉峪關大宗貨物需求用量大的特點,打造“煤炭東運”“貨物西出”的運輸支撐平臺。
進一步開展地企攜手聯合招商。嘉峪關市加強與酒鋼(集團)公司、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充分發揮鏈主企業作用,為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提供原材料、用能等要素保障,與寧德時代、河北文豐、中鋼集團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會同酒鋼集團赴無錫、成都舉辦鋼鋁產業產品推介暨產業鏈招商大會,簽約金額達19.97億元,物產中大等一批鋼、鋁、核領域項目落戶嘉峪關市。充分利用節會積極招商。堅持把節會招商作為開展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全年共舉辦參加各類招商活動14次,在第三十屆蘭洽會上成功簽約項目52個,簽約總金額231.25億元。
信用是市場交易的硬通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營造公平有序、高效穩定營商環境的題中之義。健全完善的信用體系有助于讓市場主體交易更透明、互信度更高,進而降低交易成本。
“信易貸”的發展為企業開辟了便捷的融資渠道,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助力其穩健發展。
“自從在‘信易貸’平臺發布了融資信息,嘉峪關農行及時跟我們聯系對接,3天內就給我們解決了融資困難的問題,而且成本低、速度快、手續便利,極大地支持了我們的生產經營,解決了我們的資金難題。”嘉峪關新西北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畢清說。
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嘉峪關市積極協調市財政局、人民銀行嘉峪關市分行、嘉峪關銀保監分局等部門,督促各金融機構優化放貸服務方式,探索建立在線一站式交易,打造快捷、低成本、安全的通道,實現產品申請、審批、授信、放貸的“線上一站式”辦理,讓企業享受“全線上、無抵押、免擔保、純信用”的24小時貸款服務。
“嘉峪關農行積極推動營商環境建設,先后在‘信易貸’平臺發布了20余款無擔保、無抵押、純線上的信用產品,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融資需求。同時,我們持續做好減費讓利,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中國農業銀行嘉峪關分行副行長王維定介紹。
“我們積極推動各金融機構與‘信易貸’等本地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建立聯合建模授信合作,通過甘肅‘信易貸’平臺,加大中小微企業及市場主體授信放款力度。目前,已完成與蘭州銀行嘉峪關分行建模。”嘉峪關市發改委信用專班工作人員于英男說。
“信易貸”平臺的建設使用離不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幸福美好嘉峪關的重要支撐。嘉峪關市采取“六抓六零”的工作措施,聚力攻堅短板弱項,不斷推進信用賦能。4月3日,國家公用信息和地理空間信息中心發布了最新的全國監測指標,嘉峪關市綜合信用指數為89.38分,在261個地級市中排名第二十六位。今年一季度以來,全市歸集“五類行政數據”1125條、信用承諾數據20976條、專項領域數據超21萬條,累計歸集信用監管各類數據24萬余條,同比增長42.59%。
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嘉峪關市抓統籌調度,壓力傳導“零死角”。對全市涉及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的部門加強統籌,要求各部門在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等信息自作出行政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必須錄入信息平臺,避免出現遲報、漏報等問題。特別是對有二級部門的單位重點調度,建立“日監測、周跟蹤”機制,確保數據報送無遲報。今年一季度共上報“雙公示”數據3494條,數據合規率為100%,未出現遲報、漏報、瞞報。
抓數據排查,工作落實“零疏漏”。為確保行政處罰、行政許可信息全量共享,按照“雙公示”信息應錄盡錄的原則,嘉峪關市要求各部門全面開展信息數據核查,對本部門自2021年1月1日以來的信息逐項核實,確保在信息補錄的“窗口期”全量補錄。去年第四季度窗口期開啟后,全市各部門共補報2113條“雙公示”數據,補報數據量的合規率均為100%。
嘉峪關市抓信用修復,積極穩妥“零差錯”。進一步規范和健全失信行為認定、記錄、歸集、共享、公開、懲戒和信用修復等機制,推動社會信用體系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更好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在支撐政府職能轉變、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一季度以來,指導行業部門常態化做好信用修復“兩書同達”工作,強化建立“三審一問”機制,完成信用修復84件,未出現駁回情況,較去年同期增長110%。
抓融資平臺,企業認證“零失誤”。嘉峪關市重點推進政銀企對接,專題研究、專題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層層傳導壓力,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協同推進“信易貸”工作切實落地,主動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平臺支撐、金融機構聯動工作機制,在市級媒體和各行業領域部門、銀行金融機構多端發布“信易貸平臺使用倡議書”。同時,強化銀企對接工作,全面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29個部門單位組織干部走訪企業、個體經營戶3350余人次,指導企業、個體工商戶注冊“零失誤”。一季度以來,推動新增“信易貸”平臺注冊認證用戶2184戶,同比增長9倍,放貸用戶281戶,同比增長5倍。
抓特色亮點,創新驅動“零遲緩”。嘉峪關市大力弘揚誠信文化,奮力推進信用嘉峪關建設,分類調度各相關部門積極開展誠信宣傳教育,對26個信用體系建設主要部門按月調度安排宣傳任務,對23個信用體系建設配合部門按季度調度安排宣傳任務。協同各部門在社會信用立法、信用體系建設與大數據融合、信用監管、信用惠民便企、信用服務城市精細化管理、政務誠信建設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發展新格局。
數據詮釋著城市發展的底蘊與活力。成績的背后,蘊含著嘉峪關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統籌推進招商引資的奮進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