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強縣、富民,工業是重中之重。畢節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盛義信煤焦化、裕能銅冶煉、甕福江山新材料、美錦華宇煤焦氫等一批百億級重大項目接續在織金、盤州、福泉等縣市落地、建設、投產。去年,縣域經濟總量占全省經濟總量比重63%左右,一批工業大縣正加速崛起。
“工業大縣就是那些工業經濟規模較大、工業產值在縣域經濟總量中占據主導地位、在工業發展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和影響力的縣域,它們既是區域工業發展的基本盤,又是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省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蔡偉說。
在貴陽清鎮市貴州貴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火紅的鋁水從上游直供鑄軋車間,不到24小時,便化作薄如蟬翼的電池鋁箔。在這里,每噸電解鋁加工成高端鋁材,附加值翻三倍。
清鎮市鋁土礦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全國最大的整體連片礦區,保有儲量達3.9億噸,居全省之首。目前,清鎮已成功構建“鋁土礦開采——金屬冶煉/非金屬應用——精深加工——回收利用”的綠色循環全產業鏈。
鋁產業“一鏈穿珠”,今年一季度,清鎮市規模以上鋁及鋁加工產業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69.33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74.5%。
技改提升效率。“以前4個人干的活,現在1個按鈕搞定。”位于開陽縣化工園區的貴州磷化開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技改項目副經理王仁忠說,技改使單車間產能從2500噸躍升至7500噸,產品質量將處于行業上等水平。
“全縣基礎磷化工、精細化工、新能源的占比是3∶1∶1,到2030年,大概會形成1∶1∶1格局,縣域經濟發展將實現動力再升級。”開陽縣工信局副局長張秋艷說。
2024年,盤州工業總產值突破600億元,同比增長7.8%??;習水縣僅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產值171.22億元,在中國西部百強縣排位從第74位提升至64位;甕安縣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38.8億元,工業稅收超7億元,工業增長對GDP貢獻率達43.5%……工業大縣挺起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脊梁”。
以占全省三分之一、超7000萬噸煤炭產能為基礎,六盤水市盤州市打造“煤—電—焦—氣—化”千億集群,推動傳統煤電向精深加工延展,焦爐煤氣制氫、煤焦油提純項目紛紛落地,同時,依托其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裝備制造。
從形式單一的煤焦化生產,到集煤炭洗、選、焦化、化工產品精深加工、液化天然氣(LNG)等9條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貴州盤江電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將煤炭“吃干榨盡”。從年產量70萬噸煤焦化傳統企業成功轉型為年產量200萬噸“煤—電—焦—氣—化”一體化循環經濟企業。
在貴州紅果經濟開發區,盤譽泰合機械公司的廠房里,礦用液壓支架排列如山。“44家能礦裝備企業扎堆,連維修再制造都成產業鏈了。”盤州市工信局經濟運行科負責人余琛陽說,目前紅果經濟開發區能礦裝備產業初步形成了掘進、制造、租賃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體系。
今年以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聚焦“一縣一業”,為72個縣量身定制發展路徑,動態完善產業鏈圖譜和在建項目、在談項目、擬招企業“一圖三清單”,分類施策,針對資源富集縣,依托“富礦精開”戰略,推動磷煤化工、新能源材料等產業鏈耦合發展。
蔡偉說,實施“一圖三清單”,引導各縣依托資源稟賦打造特色產業集群,促進縣域工業特色化、差異化、集群化發展的做法,為加快推進貴州工業高質量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新風采提供有力支撐。
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雙龍鎮高山村,村民馬賽林在光伏板間隙侍弄農田:“板子遮陰保墑,每畝增收5000余元。”
他的身后,是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威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仙水窩農業光伏電站。家里23畝荒地在“農光互補”模式下,種植了紅菜薹、馬鈴薯、花菜等農作物。
工業大縣牽動全域發展。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威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威寧自治縣平箐光伏電站,十年前誕生貴州首度光伏電,如今鋪就906.65萬千瓦新能源矩陣。山上的光伏板可以遮陰保墑,為當地馬鈴薯種植創造了一個豐產優產途徑,有效促進了農戶增收。
新能源產業是威寧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導產業。隨著三峽集團、華能等20余家能源巨頭相繼落戶威寧,全縣現已累計完成新能源項目建設投資超300億元,催生“農光互補”“風電旅游”等縣域新業態,6.5萬畝流轉土地煥發新生,光伏裝機容量規模全省第一。
“工業大縣絕非僅僅是GDP的貢獻者,更是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和關鍵支點。”蔡偉說,通過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科技創新、促進集群發展,推動縣域工業提質增效的同時,更有效帶動了就業、民生改善和農業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