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縣委書記何勇撰寫的《關于打造更有新質的“中國精鑄小鎮”的調研報告》獲得由郴州市委辦組織開展的2024年度“強化執行、大抓落實”征文活動一等獎,并在郴州市委辦微信公眾平臺“蘇仙嶺下讀好書”、《湖南日報》新媒體客戶端“新湖南”刊發。
打造“四個定位”是市委市政府賦予嘉禾的時代方位,是嘉禾發展的奮斗目標。我到嘉禾履職后,堅持“四個定位”不動搖,一張藍圖干到底,持續完善和豐富內涵實質,在提標提速提質上下足功夫。針對如何打造更有新質的“中國精鑄小鎮”,我多次深入園區和企業,通過夜訪、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累計開展專題調研10余次,走訪企業60余家,全面了解嘉禾鑄鍛造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并結合自身的一些思考,形成了本調研報告。
?。ㄒ唬┣甑臍v史傳承。嘉禾鑄鍛造起于秦漢,“秦戍五嶺”時,在嘉禾屯糧、造械,始興冶鑄之術?!八稳四隙伞焙?,在江南開礦墾荒,嘉禾鑄造應勢而發、成行立市。明清時期,嘉禾人“打鐵鑄鍋”足跡遍布全國,“爐昌會”是當時湖廣有名的行業組織,嘉禾鐵匠李長賜帶領藝人在南華寺一次澆鑄成型“千僧鍋”(供“千僧”食用的煮鍋)。解放后,嘉禾鑄造業蓬勃發展,從50年代鄉鄉辦鐵木社,到70年代全縣大辦五金廠、工具廠、水電設備廠、汽車修配廠,再到90年代,鄉鎮企業快速崛起,鑄鍛造企業近1000家,塘村鎮、袁家鎮等地“家家點火、戶戶冒煙”。進入21世紀,嘉禾鑄造逐漸轉型升級,廣泛進入汽車配件、數控機床、精密機械等領域,鑄造技藝血脈相承,歷久彌新,先后被評為“江南鑄都”“中國鍛造之鄉”。
?。ǘ┥詈竦漠a業基礎。歷經千年傳承與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生產、供應、銷售、售后等產業體系,積累了豐富的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從品類來看,涵蓋市政工程鑄件、壓力機配件、木工機械配件、機電配件、建筑機械配件、玻璃機械配件、機床配件、汽車輪船配件等八大系列數千個品種。從工藝來看,無論是普通灰鐵鑄件、合金鑄件、球墨鑄件,還是精度2微米以上的、采用5軸以下數控機床可以完成加工的,嘉禾都能生產。從工人來看,縣內有各類熟練工匠2.5萬人,爐工、鉗工、車工、銑工、鏜工、澆注工、造型工、模具工、翻砂工等各類工匠齊全,“鑄造湘軍”被評為湖南省十大勞務品牌之一,“湖南鑄造工匠”被評為全國“就業帶動類勞務品牌”。從市場來看,北與長株潭,南與大灣區,都有廣泛而緊密的協作配套;產品遠銷歐美、非洲、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外貿試點縣(鑄鍛造)。
?。ㄈ﹫远ǖ霓D型步伐。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企業轉型發展。淘汰一批落后產能,僅2018年以來關閉退出“小散亂污”企業153家,拆除沖天爐261座、鋁殼爐102座,完成企業電能代替改造120余家。引進一批優質企業,成功引進了鑫泉、飛恒等一批戰略投資者,全縣現有鑄鍛造企業135家,其中規上企業106家,年產能超過5萬噸的2家,涌現了南宏科技、中毅達等一批知名企業,特別是引進培育了機械裝備企業30余家,邁出了由鑄造到制造的堅實一步。攻破一批技術難關,38家企業建立研發中心,與湖南大學、中南大學等20余所科研院校聯合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建立湖南省博士工作站2家,現有國家級小巨人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45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7家、省級創新型企業25家、新四板掛牌企業7家,擁有實用型專利667件、發明專利90件。
?。ㄋ模┨厣漠a業園區。擁有全省唯一以鑄鍛造產業立園的省級高新區,先后獲評湖南省鑄鍛造特色產業園、湖南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湖南省特色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聚集區。從產業結構來看,園區現有8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鑄鍛造和裝備制造企業75家,主特產業實現產值近80億元,產業聚集度達90%以上,在全省136個園區中處于領先位置,是名副其實的鑄鍛造特色產業園區。從承載支撐來看,總面積488.47公頃,總體布局為“一區兩園”,其中坦塘工業園381.67公頃,不僅建有企業服務中心、員工培訓中心、公租房、污水處理廠、眾創空間等配套設施,還根據鑄造產業的特點,建有省級鑄鍛造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模具中心、機加工中心、廢砂處理中心、江南鑄都教育培訓基地、多國語言外貿國際營銷平臺等服務平臺;龍行工業園106.8公頃,7.9萬㎡標準廠房交付使用,已引進入駐企業7家,租賃廠房面積4.5萬㎡,其中投產5家。從體制機制來看,經過多年探索與改革,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機制體制,比如深化園區“去行政化、走市場化”管理體制改革,最大限度減少園區行政性、社會性事務;比如推進人事薪酬與績效改革,打破身份“壁壘”,因事設崗、人崗匹配、績效考核,激勵干部轉作風、提效能;比如積極探索廠房供給新途徑,可以滿足購地、租賃、孵化等不同需求;還比如積極探索“區中園”運營模式,引入國投集團獨立建設運營綠色智能鑄造產業園。
(五)強勁的發展勢頭。就項目來勢而言,2024年確定的24個工業項目、總投資59億元,已落地開工15個,全部建成投產后可新增工業總產值68億元。就產業來勢而言,前端有鑄造、中端有精加工、后端有裝備制造,產業鏈基本成型,特別是數控機床智能設備抱團入園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全部投產后年產值達10億元以上,其中捷甬達公司生產的機床在行業內屬于高端產品,落地后將帶動鈑金、機加工等企業落戶嘉禾。就企業來勢而言,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企業發展逆勢上揚,企業訂單“爆滿”,生產“火紅”,15家存量企業積極購地建廠、擴能升級,2024年,園區用電量增長24.33%,在剔除緩稅的政策因素下,制造業稅收增長24.9%。
?。ㄒ唬┤蓖暾纳鷳B鏈。一是產業圖譜暫未構建。滿足于在現有基礎上擴大規模、擴大產能,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不明晰,產業圖譜暫未繪制,產業走向不明朗。二是配套市場不夠完善。“前頭”因嘉禾不產鐵,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料需要在外地購買;“中間”因缺鈑金、電鍍、機加工等產業鏈關鍵企業,需在外采購零部件,或者運出加工后再運回組裝;“后頭”的產品銷售也是銷往外地,形成“兩頭在外、中間進出”的生產模式。三是龍頭企業尚未引進。鑄造企業數量雖多,但缺少有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現有企業的產能產量、市場占有率、產品競爭力等,與國內同類龍頭企業相比,依然還有較大的差距。四是高端企業還是空白。鑄鍛造企業主要生產鑄鍛件、小模具,近年來引進的數控機床企業生產的僅是中端產品,缺乏高端精密加工、智能制造企業。
?。ǘ┤本G色的產業鏈。一是企業布局較分散。目前嘉禾鑄造和裝備制造企業有135家,主要分布在坦塘工業園以及袁家鎮、塘村鎮、珠泉鎮、龍潭鎮,其中在園區的只有83家,其他企業主要分散在四個鄉鎮,集群度不高。二是環保整治任務重。部分企業由于思想原因、資金問題遲遲未動工,轉型升級進度較為滯后。三是轉型升級不徹底。多數鑄造企業只是被動地應對政策要求,滿足于在生產產能上達到國家標準,產品質量并沒有明顯的提高,生產工藝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ㄈ┤备叨说膬r值鏈。一是鑄件價格低。大部分產品是毛坯品、半成品和初級加工產品,鑄件產品價格普遍在6000元—8000元/噸,達到10000元/噸以上的較少,處于價格低端水平。二是產品廢品率高。全縣具有機械化造型線%,相當部分企業仍以手工和簡單機械為主,鑄造機械化水平和模具精度低,普通鑄件廢品率為8%左右,復雜件和高檔件達15%,而發達國家僅為2%。三是精鑄產品占比少。工藝相對比較單一,缺乏球墨鑄件、合金鑄件、精密鑄件等高精度、高技術、高質量的產品,全縣普通灰鐵鑄件占70%以上,高端的鑄鋼件和球鐵件不足10%,鋁合金鑄件、有色鑄件與工藝鑄件占比更低。
?。ㄋ模┤眱炠|的服務鏈。在土地保障方面,如將園區外企業全部搬遷入園(還未考慮招商引進企業),至少需用地5000畝,但按照嘉禾獲批的國土空間規劃,到2035年全縣工業用地指標加上存量只有3000畝左右。在電能保障方面,嘉禾只有國網一家電力公司,工業電價相對較高,與珠三角地區相比每度電要貴0.1元左右,鑄鍛造類企業是用電大戶,電價的細微差別都會給企業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在營商環境方面,企地矛盾時有發生,村民阻工擾工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執法部門存在執法檢查不規范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在手續辦理方面,行政審批存在程序繁瑣、辦證時限長、來回跑等問題。在基礎設施方面,景觀大道延伸段(榮昌西路-興園東路)、禾興路中南段(工業大道-興園西路)、無名路(工業大道-興園西路)等道路暫未拉通。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為湖南擘畫了“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勉勵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市委督戰嘉禾時,巨培書記對嘉禾提出了“五個持續發力”的工作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在抓發展強產業上持續發力”,特別是在高新區座談會上,對園區發展和鑄鍛造產業發展,從“產業圖譜、產業聯盟、產業生態、產業招商、產業服務”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的戰略決策,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全力服務湖南“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聚焦全市“四大定位”戰略目標,扛牢市委、市政府賦予“四個定位”的光榮使命,全力推進“產業強縣”戰略,堅持“講政治、精發展、守底線、強隊伍”總體要求,立足千年鑄鍛造深厚底蘊,積極適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鑄鍛造產業結構性調整,圍繞“新”的特性和“質”的提升,不斷延長產業鏈條,重塑產業生態,全力打造特色集群的“中國精鑄小鎮”。
?。ㄒ唬├L制產業圖譜,精準定向導航。一是因業制圖明方向。樹牢全產業鏈思維,按照“有鏈強鏈、缺鏈補鏈、上下延鏈”思路,圍繞“一主一特”產業,認真研究、反復梳理鑄鍛造上下游企業,科學繪制產業鏈圖譜。強化頂層設計,堅持統籌協調、錯位發展、主業突出的原則,按照我縣鑄造產業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優化鑄造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使規劃更符合實際發展需求。布局新產業,密切關注前沿技術發展動態,以機械裝備、數控機床等產業優勢為發展核心,以人工智能、互聯網運用、新能源、數字產業為主攻方向,推動嘉禾鑄造向嘉禾制造再到嘉禾智造跨越式發展。二是按圖索驥補鏈條。大力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著力引進一批有影響力的頭部企業,補齊電鍍電泳、專業熱處理、精深加工和鈑金制作、數控機床主軸箱制造、數控系統代理等關鍵短板。探索建立互聯網“零配件超市”,暢通產業鏈“堵點”,加速產業鏈與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深度融合,促進鑄鍛造集群式、高端化發展。三是掛圖作戰創集群。實施工業類“十大標志性項目”,建設數控機床產業園、注塑機產業園、電鍍產業園、針織產業園、農產品集中加工園“五大園中園”,培育2-3家年產10萬噸以上的“鑄造航母”,創建國家級中小企業(鑄造)特色產業集群、省級數控機床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力爭2025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0家以上,新增工業總產值40億元以上。
?。ǘ┙M建產業聯盟,驅動創新發展。一是加強聯盟帶領。探索組建緊密型、配套型、合作型產業協會聯盟,進一步明晰園區企業發展方向,優化資源配置,引領園區產業集群協同發展。共同制定行業產品統一標準,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品質量。實施差異化發展,通過聯盟牽頭企業的協調,使成員企業間建立戰略性合作關系,避免出現重復研發和同質化競爭情況。健全資源有效共享機制,實現人才、設備、技術等多種資源共享,提高整體創新能力水平。二是加強技術攻關。強化創新平臺建設,重點打造湖南省高端切削機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郴州市精密機床鑄件技術研發中心等,充分發揮湖南省鑄鍛造產業科研成果轉化中試基地、省鑄鍛造產品檢測中心等平臺作用,鼓勵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加速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突出創新型企業培育,建立以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龍頭領軍企業為主體的優質企業培育庫,推動形成“專精特新”向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梯度培育成長體系。深化“智賦萬企”行動,鼓勵企業加速“上云”“上平臺”,推廣應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生產工具,積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升級,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三是加強品牌培育。積極舉辦全國或全省鑄鍛造業技能大賽或業內的高峰論壇、展銷會等規格較高、影響面較廣的活動,不斷提升“江南鑄都”“中國鍛造之鄉”等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加快推進“嘉禾鑄造”整體品牌的認定,引導現有鑄造企業靠大聯強,加強與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先進制造企業的聯系合作,力爭到2030年,培育3-5家龍頭企業、50家中等規模成長性企業,爭創省著名商標3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
?。ㄈ┡嘤a業生態,推動優勢互補。一是在園區布局中優生態。圍繞裝備制造、智能制造的發展定位,一體推進坦塘工業園、龍行工業園建設,提質塘村精鑄小鎮,加快企業“整合入園、集群發展”步伐,開展入園企業制造技術、企業類型等篩選控制,突出互相嵌入、精密合作、強化分工,推動“兩園一鎮”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二是在企業轉型中優生態。順應“雙碳”趨勢,以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加快鑄鍛造產業環保整治,推動相關企業在2025年5月順利完成整改銷號,嚴格執行行業環保準入標準,堅決淘汰落后的設備、工藝和產能,倒逼企業快速轉型升級,引導有產品共性、鏈條關聯的企業采取抱團發展的方式,通過資源共享、要素共享、信息共享和技術共享等方式,組建服務型、制造型、研究型企業。三是在產品提質中優生態。堅持“高精尖”同步發展,特別是要解放思想,注重抓大不放小,在小件的精鑄產品上下功夫,比如針對家家戶戶需要菜刀的特點,通過舉辦“刀王”大賽等活動,比硬度、比厚度、比鋒利度,打響嘉禾菜刀品牌;比如針對年輕人喜歡戶外探險的特點,制造戶外用品、應急搜救設備;比如針對消費者對安全的高度重視特點,制造消防器材、警用防范設備等,推動產品向精向特方向發展,防止同質化、低端化。
?。ㄋ模┚哿Ξa業招商,積蓄發展動能。一是深耕大灣區市場。發揮“十萬大軍”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嘉商”優勢,走改革路、打開放牌、吃廣東飯,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建立產業鏈長機制,精準開展產業鏈招商、集群招商,大力推進中介招商、以商招商,更加緊密地與大灣區先進制造企業協作配套,特別與數控機床制造、汽車制造、家電制造、通訊設備制造、人工智能制造等先進制造企業協作配套,努力成為其零部件定點供應商和生產基地。二是開拓長株潭市場。認真研究長株潭制造業發展規劃,對照長株潭重點發展的產業鏈,找準產品的融入點和需求差,加大市場開拓和營銷力度,重點對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株洲中車、比亞迪等著名制造業集團,力爭更多產品融入長株潭產業鏈,形成“一北一南、協作配套、自成體系”的發展格局。三是延伸國外市場。主動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融入湖南自貿區郴州片區建設,搶抓對非貿易發展契機,借助“湘企出海”“品質郴州”等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全國縣域電商競爭力百強縣、全省外貿先進縣和全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外貿試點縣(鑄鍛造)優勢,深度承接產業轉移,引進和培育一批外貿型企業,推動產品走向海外市場。
?。ㄎ澹﹦搩灝a業服務,厚植精鑄沃土。一是“三段責任制”抓服務。創新重點項目全周期管理服務機制,實行招商引資和爭資立項前段責任制、項目推進中段責任制、投產運行及財源建設后段責任制的“三段責任制”,推行旬分析、月調度、季觀摩、半年小結督戰、全年總結考核的“五步工作法”,落實縣級領導“五包一、五個一”項目推進服務機制(每個項目均由縣級領導包征地拆遷、包矛盾調處、包建設進度、包竣工驗收、包稅收協管;領導一線帶頭、項目一線推動、工作一線落實、問題一線解決、成效一線檢閱),以干部之“為”助推產業之“進”。二是“六條硬舉措”優環境。嚴格落實“企業無擾日”制度,對園區實行封閉管理,企業變“忙陪同”為“忙生產”;大力實行“幫代辦”制度,園區內企業審批事項一律由園區幫代辦服務中心代辦,園區外企業一律由鄉鎮或部門代辦,手續變“企業辦”為“部門幫”;創新推行“并聯審批”制度,制定并聯審批流程操作清單,最大限度減少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流程變“接力賽”為“齊步跑”;全面實施“反向測評”制度,由企業評選“最不受歡迎部門”,倒查不負責不擔當的部門和人,工作變“老板急”為“干部急”;健全完善“領導下訪企業”制度,變“企業上門”為“領導上門”,主動靠前服務,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建立執行“警務赴企”制度,變“被動處理”為“主動出擊”,以營商環境之“優”蓄積產業發展之“能”。三是“五好園區”強支撐。嚴格落實縣委書記、縣長每周至少到園區現場辦公一天制度,舉全縣之力支持園區,推動土地、資金、項目、政策向園區傾斜,推動歷史遺留問題盡快解決,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以建設“五好”園區為導向,大力推進新一輪擴區,加快閑置廠房、低效廠房和“僵尸企業”處置,持續改善路網、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探索開展“風光電儲能+微電網”建設,積極推進氣化郴州“桂陽-嘉禾”工程建設,提升園區競爭力、承載力和吸引力。實施園區改革攻堅行動,深化市場化運營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改革,讓園區聚焦主責主業,力爭“五好園區”考核進入全省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