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智能建造,對于提升“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近日,建筑行業首個聚焦智能建造全環節、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專業博覽會——2024國際(深圳)智能建造產業博覽會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辦,400余名業內專家參加。
本次博覽會以“推進‘五化一體’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強調智能建造標準化、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五化一體”的發展思路,突出“專業化、產品化、市場化”三個導向,吸引了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家企業和高校參展,共設置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智能建造裝備、智慧運維、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綠色低碳7大專區,依托典型案例、示范項目展出千余件創新展品,展示其在應用場景中的優勢和價值。
據介紹,博覽會搭建起集產品展示、知識共享和交易簽約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同期組織智能建造主題論壇,邀請院士、企業代表進行主題演講,分享智能建造典型案例,探討行業發展趨勢;舉辦創新產品發布會,發布建筑業取得市場準入、具備商業價值的創新產品,以產品化牽引全產業鏈,開啟建筑業產品化發展新風向;組織智能建造產品交易簽約和科研項目合作對接,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更高程度協同,助力跨行業技術有效融合。
灣區潮起,特區揚帆。本次博覽會致力于打造國家級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高度協同,助力跨行業技術有效融合,這與深圳市作為創新型城市、長期致力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目標高度契合。開放高效的一流營商環境、堅實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和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成為首屆智能建造產業博覽會選址深圳市的關鍵因素。
改革創新,深圳先行。自2022年入選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以來,深圳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促進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跨界融合,不斷拓展智能建造應用場景,初步形成模塊化建筑、建筑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輔助設計等6項創新產業布局,著力打造智能建造“技術策源地”。今年4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在深圳市召開智能建造試點工作推進會,會上發布的智能建造試點城市2023年度工作評估中,深圳市位列24個試點城市綜合評估排名首位。
目前,深圳市正在通過構建完善的政策體系,持續營造驅動智能建造發展的良好環境。2023年4月,深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深圳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旨在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建造深圳模式,為行業樹立典范。
深圳市不僅注重頂層設計,還積極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通過發布《深圳市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和《關于加快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的實施意見(試行)》,明確了裝配式建筑和BIM技術的全面應用,確保新建項目在規劃、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都能達到智能化、綠色化的標準。
在保障激勵方面,深圳市將智能建造重點研發項目納入市科技研發專項資金資助范圍,適當放寬智能建造生產工廠用地指標。同時,通過納入生態文明考核范疇,對各區試點項目建設、企業示范培育情況進行考核,確保政策的有力執行和試點工作的有序開展。
在技術應用和工程管理方面,深圳市也取得了顯著成果。通過發布智能建造技術目錄,推動數字設計、智能生產等技術的集成應用,政府投資和國有資金投資工程率先實現智能化升級。同時,已確定市級智能建造試點項目102個,其中入選部級試點1個、省級試點6個,涵蓋學校、保障性住房、“工業上樓”建筑、軌道交通等多種工程類型。
此外,深圳市還積極探索管理模式創新,通過應用“IPMT+EPC+監理”管理模式和全過程數字九游官方入口化交付模式(IDD),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管理。這些創新實踐不僅提升了工程質量安全、效益和品質,也為全國智能建造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深圳市聚焦核心產業布局,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數字經濟等產業優勢為依托,構建完整產業鏈。發布了第一批17家產業鏈企業名單,重點發展模塊化智造、智能生產等六大特色產業鏈。龍崗區建設“深圳建筑產業生態智谷”,培育智能建造、智慧建筑、低碳節能三大千億元級產業群,形成“1+1+N”空間布局。龍華區打造數字設計產業集群,加快建立“研發設計+工程服務+信息服務”一體化服務體系。
推動信息技術和裝備制造企業跨界融合,以華為鴻蒙系統、騰訊云微瓴平臺、大疆無人機等為代表,為智能建造注入新動力。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立“深港先進建筑科技創新研究院”,促進大灣區建筑業融合協同發展。
技術創新方面,深圳市已立項相關科技計劃項目25個,其中中建海龍等單位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攻關高層模塊建筑全環節智能建造技術。8項技術列入住房城鄉建設部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服務典型案例,21項技術列入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服務范例,4項技術獲評重大技術裝備或軟件產品。
創新載體建設方面,現有35個國家和省、市級智能建造技術創新平臺,深圳市企業牽頭建設的智慧低碳建筑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全屋智能重點實驗室獲住房城鄉建設部認定。
人才培養方面,深圳市構建高端專家、專業人才、產業工人三級培養體系。引進高端技術管理人才,組建智能建造專家庫,遴選發布第一批近40名智能建造專家的名單。推動深圳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等高校設立智能建造本科專業,加快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招收第一批學生逾140人。依托實訓基地,增設智能建造職業技能培訓內容,強化產業工人職業培訓,目前已有3400余名產業工人參加職業培訓。
宣傳培訓教育方面,深圳市舉辦專題政策宣貫、住房城鄉建設部和省市級項目觀摩、技術培訓,邀請專家講解智能建造技術和應用案例。打造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行業科技大會、產業促進大會等系列交流平臺,通過各大主流媒體廣泛宣傳智能建造,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接下來,深圳市將認真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推動智能建造試點工作走深走實,以先行示范標準打造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典范,在工程建設領域加快構建現代建筑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
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博覽會的召開,是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協同發展政策的具體舉措,不僅為深圳市的企業發展、智能建造產業進步注入新的澎湃動力,還搭建了高水平的智能建造交流合作平臺,持續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智能建造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澗河村農房項目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仰化鎮北入口,周邊水綠林田環繞。該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18.2公頃,項目總投資1.2億元,建設規劃范圍以村莊存量建設用地為邊界,2017年開工建設,共新建農房525戶。
為了進一步提升老舊小區居住環境質量、完善基礎設施,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積極推進老舊小區建筑節能改造,為建筑外墻穿上“新衣”,有效提高了房屋保暖性能。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 不斷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下午就建設文化強國進行第十七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
近日,安徽省蕪湖市出臺《蕪湖市市區房屋征收房票安置實施意見》,加大房票安置政策引導力度,鼓勵被征收人選擇房票安置。
近日,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汀州古城墻富有門周邊的“三線”(供電線路、通信網絡線路、有線電視線路)下地工作接近收尾,平日交纏雜亂、在空中高懸的各色線路已不見蹤影。
10月26日,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開幕式在山東威海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朱永新出席并講話。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武,聯合國副秘書長兼人居署執行主任阿納克勞迪婭·羅斯巴赫等出席并分別致辭。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主持嘉賓致辭環節。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秦海翔出席活動。